您当前的位置 :首页 > 热点 > 正文

陈少云张关正计镇华如何向周信芳学表演?

2025-01-06 00:22:52 来源:东方网    阅读量:17552   

“与其说老院长周信芳创立了一种京剧流派,提出了一种演剧观念,更不妨说,他为后人指明了一条道路,提供了一种认识世界、感悟人生的方法,这对我们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。”1月5日,《麒派演剧观念与艺术创造》纪念周信芳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京剧传习馆举行,全国专家学者济济一堂。上海京剧院麒派名家陈少云深有感触,“麒派艺术,作为海派京剧的璀璨旗帜,不仅是上海的荣耀,更是京剧的典范。”

“周大师的每一个经典唱段,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,即使历经岁月的洗礼,依然广为流传。《四进士》在公堂上的一段念白,语气由平缓逐渐变得急促,每个字都显得铿锵有力,情感丰富而深刻;《乌龙院》返回找书信的一大段表演,一步一动,一招一式,一蹙一笑都刻画出人物的内心。大师的表演从头贯穿到脚,背对观众也能通过深入细腻的动作传达出人物的心声。”在周信芳艺术技巧的影响和滋养下,陈少云将麒派演剧观念融入新角色,“演绎《宰相刘罗锅》中刘墉与皇帝对弈的场景时,我借鉴了《四进士》念白技巧,不仅为观众提供了新颖的观赏体验,更丰富了角色的层次,展现出了刘墉的机智与敏捷。在《成败萧何》中,我多次借鉴《徐策跑城》身段动作,用以表达人物在不同心境下的情感变化。”

“我爸爸是戏迷也是麒迷,我学的第一句唱,就是我爸爸在电匣子听周先生的《萧何月下追韩信》。”80岁的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张关正工花脸,入门却是麒派。1961年,尚是戏校学生的他在北京工人俱乐部观看周信芳主演《乌龙院》《义责王魁》,“周先生给我们全校师生做讲座,分享如何带戏上场。他强调,从化妆开始,演员就应该找到自己的定位——今天演谁,今天我就是谁,从演员过渡到角色。在后台候场时,他不聊天,而是默默温戏,始终沉浸于角色状态。”

张关正近年研究袁派花脸表演,“我学习袁世海先生特别是他主演的《九江口》,进一步感受到麒派艺术的影响,《九江口》可以看到周先生的《萧何月下追韩信》和《路遥知马力》印记。麒派突破老生行,突破京剧。”

40年前,昆曲演员计镇华成为第一届麒派学习班的学员,主演全本《乌龙院》,“这是我一生中非常难忘的学习。京剧的范儿与昆剧完全两样,周院长演戏讲人物、个性,不完全沿袭传统。他演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,台步很难学。他在《乌龙院》饰演的宋江有江湖气,一出场,几步台步,宋江这个人物马上就体现出来了,让我非常震撼。《刘唐下书》几句‘嗯嗯啊啊’,非常生活化的表演,非常了不起。还有《乌龙院》三回头,对阎惜姣的怨、恨、气表现得活灵活现,对我以后的演绎影响深远。”

“周院长的每个人物都不同,接近话剧演员,他不是为了程式而程式,每个角色性格都不一样。”计镇华在《烂柯山》《邯郸记》都运用麒派演剧精神塑造各异角色,“我从周院长身上体会到,表演从台步、唱腔开始,精确诠释角色内心的活灵活现。周院长宛如京剧艺术苍穹中永不黯淡的恒星,闪耀至今,麒派艺术更是留给世间的无价之宝。”

“我们纪念周大师,不仅仅是颂扬他为戏曲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,我们更应深思的是如何承继他的艺术精神和演剧思想。”陈少云表示,周信芳全面继承京剧生行的技术规范,并且独树一帜,技艺堪称超群。然而,他并不满足于仅仅遵循传统,而是勇于突破和不断创新,巧妙地将传统的程式技艺与自己的创作相结合,并将对人物的理解融入表演之中,创造出众多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经典艺术形象。他的艺术实践丰富了京剧的表现形式,更为传统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“纪念周大师的诞辰,是对大师个人的缅怀,也是对京剧艺术历程的一次致敬与回顾。”

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投资有风险,需谨慎。。

精彩推荐